培养中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孩子的视野,有什么高效、易行、低成本的方式?笔者曾就这一问题咨询一位知名教育学者,得到的答案是:常带孩子去博物馆。
就这么简单?初听之下,笔者未免有些讶异,但细细想来,才觉得这实在是高见。尤其是最近教育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要求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提升中小学生利用博物馆学习效果。政策导向和一线学者的洞察,二者互相验证,不仅证实了博物馆的育人价值,更引发我们进一步思考: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之上、校园之内,而应该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拿各类博物馆来说,它们往往展示着一座城市、一个文化区域的历史记忆或前沿科技,甚至承载着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基因。不难发现,各类博物馆不仅具备历史、美术、生物、物理等学科的教学辅助功能,其更大的价值在于能够不同程度地激发学生深研传统文化、探究自然奥秘、关怀人类命运的兴趣与动力。
远的不说,最近甘肃酒泉一所中学的学生们课间操跳敦煌舞就是典型事例。学生们的优美身姿,引来不少网民“真美”“想学”的赞叹。学校教师称,这个敦煌舞是根据敦煌壁画二次创作的,融入了莫高窟文化元素,学生课间操跳敦煌舞已有四五年。正如有识之士所说,这实在是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搞活中小学体育活动相结合的一次令人惊喜的尝试。课间操跳敦煌舞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更以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植入学生内心,培养他们浓厚的家国情怀。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说,这无疑兼具了德育、体育、美育的育人功效。
过于重视“智”,而忽视与德、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问题在当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其显而易见的弊端,乃是导致大量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较为沉重,身体健康状况堪忧,甚至有个别学生在价值观层面存在偏颇,出现一些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
上述问题近年来引发了教育界、社会有识之士的广泛关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进行纠偏和价值引导。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在阐述改革目标时提出,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这可谓切中了当下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肯綮。正如有媒体发文指出的那样,教育评价改革首先要解决如何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问题。单纯地用考试升学这一指标指挥学校教育,会导致学校教育背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违背立德树人的教育本质,脱离科学发展的基本轨道。
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会持续、大力度整顿治理校外培训机构,为何部分家长“拿钱买分”的做法是在把孩子引入歧途。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国内外两个大环境的演变,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基调和节奏正在随之变革,以往过于重视智育、用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的落后评价方式,已不能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正在被摒弃。
北大毕业生说脱口秀、人大毕业生弃40万元年薪学做小面、海归硕士应聘汽车维修工……最近一系列相关新闻报道,昭示着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选择正越来越多元,不走寻常路的情况更加常见;更为可喜的进步是,与当年“北大毕业生当街卖猪肉”引发社会大面积热议不同,如今指责他们“误入歧途”“人才错配”的观点日渐微弱,正在舆论场中失去市场。
因此,当社会价值取向正在悄然生变,当教育改革发展正在蹄疾步稳地推进,对于广大家长、学生和教育工作者来说,及时了解并跟上时代的潮流显得尤为重要。追求更加美好的教育应该是所有关心支持中国教育的人的共同愿望,而如今,当教育评价的指挥棒更加科学,我们所有人也应该更全面地理解教育的内涵,让教育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校园之内,而是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和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