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三区三州教育行

发表时间:2020-10-31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从云南贡山独龙江乡到北京,距离3200公里。

    曾经,维系两地联系的只有漫长的邮路。如今,在5G网络支持下,独龙江孩子可以与北京学生同上一堂课。

    千百年来,独龙族同胞聚居独龙江峡谷,因江而生、因江而名,狩猎捕鱼、刀耕火种。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闭塞,当地长期处于深度贫困状态,2010年时,6930多名独龙族群众中,贫困人口占一半以上。

    摆脱贫困,过上美好生活,这是独龙族群众长久的期盼。

    2018年底,作为人口较少的“直过民族”,独龙族从整体贫困实现整族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63%,独龙江乡1086户群众全部住进新房,所有自然村通了硬化路,网络覆盖全乡,孩子们乐享14年免费教育……

    独龙江畔,一跃千年。

    “过去和现在,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去独龙江,人们习惯用“进”字。

    独龙江东岸,是垂直高差达4000多米的高黎贡山,一座座刀切斧削般的山峰仿佛迎面扑来,屏蔽着通向外界的通道;西岸的担当力卡山是中缅边境上的天然屏障,咆哮的江水从峡谷中夺路闯出。

    对于路的记忆,独龙江乡中心校老校长高德生铭心刻骨。

    当年,为了到县城上学,他带着砍刀、背着干粮,滑过横在江面上的一道道溜索,爬过挂在绝壁上的一座座独木天梯,再翻过海拔3672米的南磨王垭口,待到双脚磨满血泡、血泡破了结成茧,才走出了独龙江乡。

    进出一趟,高德生要在悬崖陡壁间跋涉半个月。

    上世纪60年代,国家投入上百万元资金、130多吨炸药,打通70多处陡峭悬崖,架起100多座桥梁,修建了一条人马驿道。进独龙江,变成了3天可到。

    然而,每年11月到次年五六月,大雪封路。封山前,高德生会和几名老师步行到县城,每人背回100多斤的书本和教具。他们舍不得请马帮,省下钱给学生买水果糖。

    1999年独龙江简易公路贯通,除去大雪封山,开车七八个小时便可到县城。独龙族成为全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民族。

    巨变始于2014年。6.68公里长的高黎贡山隧道贯通,结束了独龙江半年大雪封路、与世隔绝的历史,独龙族同胞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如今已经退休的高德生,驾驶着自己的白色汽车,3个小时可到县城。曾经那条看不到尽头的山路,早已变了模样。

    “过去和现在,一个地下,一个天上。”高德生感慨。

    “教育是独龙族的希望”

    解放前,独龙江峡谷没有一所学校,独龙族过着刻木记事、结绳计数的生活。1956年,闭塞千年的独龙江才有了第一所小学,现代文明第一次抵达这里。

    儿时,高德生梦想走出大山,经过寒窗苦读,终于跳出农门,在县城工作。1982年,大哥高德荣一句“回来吧,建设家乡”,他毅然回独龙江任教。

    当时学校条件很差,教室是茅草屋顶的木板房,教师用木板自制课桌和黑板。学生背着口粮上学,下课后一群一群围在火塘旁做饭。

    1993年,高德生当上巴坡村完小校长。由于条件实在艰苦,办学举步维艰。“独龙族苦就苦在没文化,学校一定要办下去。”

    一个月工资只有42元5角,要养活一家人,但高德生还是挤出工资,陆续资助了三四十个孩子。他带领师生开出七八十亩地种植草果,勤工俭学。

    学校办学经费有限,每年开山后,高德荣要到县城一家家单位地跑,筹集经费,“一听是给学校,大部分单位都愿意出一点,三四十个部门跑下来,能筹两三千元”。筹到的钱必须精打细算,除了买教学设备,他还要省出一部分买本子、铅笔,作为学生的儿童节礼物。

    在高德生记忆里,从2006年起独龙江教育开始腾飞。“那一年,在上级支持下,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挂牌。特别是国家实行‘两免一补’政策,独龙族孩子再也不用为读不起书发愁,小学入学率一下达到98%以上。”

    “教育是独龙族的希望。如果再选一次,我还会回来当老师。”高德生说。

    “从脱贫转向乡村振兴”

    小时候,村民肯秀泉上学要走一天,遇到下大雨,浑身湿透的她和伙伴们挤在山崖下瑟瑟发抖,小学辍学的她深知没有知识的苦。“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免费上学,我太高兴了。”

    2010年独龙族整族帮扶启动以来,独龙江乡建立了从学前到初中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实现“一村一幼”全覆盖,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杨四洋介绍,近年来独龙江教育质量大幅提升,“一个数据是:2016年全乡初中升高中阶段入学率只有16%,去年达到70%,今年这一数字是98%!”

    高德生的女儿高琼仙考上中央民族大学,后来又成为独龙族第一个女研究生。目前独龙族已经走出3名博士、2名硕士,大学生也越来越多。

    木秋云2014年大学毕业后,从昆明回到家乡。2019年,她被村民选为巴坡村村委会副主任,成为全乡最年轻的村干部。

    结合巴坡村丰富的林地资源,木秋云和村干部引导村民种草果、重楼、羊肚菌,养独龙蜂,拓宽致富路子。

    近年来,独龙江的游客越来越多。“2019年,村里建了3家农家乐,国庆假期游客络绎不绝,生意火爆。”木秋云说,现在不少村民都打算建农家乐。

    为了吸引游客,木秋云帮村民排练独龙族舞蹈,设计射弩、爬竹竿等游戏。她还计划着,带领村民通过电商销售当地农特产品,“从脱贫转向乡村振兴”。

    站在独龙江的彩虹桥上远眺,两岸错落着米黄色的独龙族村庄炊烟袅袅,奔腾的江水诉说着一个民族的教育跨越。

版权所有:中国健康管理师网     网站申明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20 (www.shdxk.com)  All Rights Reserved湘ICP备20012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