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总结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大规模在线教育的经验,利用信息技术更新教育理念,变革教育模式。广大教育工作者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握疫后教育变革趋势,推进教育变革。
新冠肺炎疫情对教育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冲击。师与生、教与学空间隔离,原有教育方式暴露软肋,原有教育内容的价值受到考问。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以教育者的责任感、使命感,因时而变,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掀起了一场深刻而全面的教育巨变。他们运用手中能掌握的电脑、手机和网上资源,快速切换到线上教育方式,维系了学制规定的教学秩序;他们针对学生在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受到的心理冲击,展开线上心理辅导、线上学生工作、线上思政工作;他们针对疫情对学生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认知方式带来的深刻影响,开设有关生命、生态、健康的课程,开展与生命体验与认识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和生命价值教育;各级党委政府把师生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通过加大投入、加强指导等方式,保障了校园安全和师生安全。在抗疫斗争中,教育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学关系、家校关系、师生关系、学习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巨变。这种巨变,是中国全体教育工作者抗疫斗争的生动实践,是中国教育工作者应对疫情的伟大创造,是疫情以残酷的方式催生了教育信息化时代的提前诞生,应该载入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册。
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是回到从前,还是延续和深化疫情期间的教育巨变,推动一场真正的教育变革?如何推动这样的变革?这是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时代之问。
当前,抗疫期间教育巨变的尘埃逐步澄清,教育变革的未来指向逐渐明晰,可以概括为10个变革大趋势:一是教学场所泛在化。正规教育空间第一次突破教室、突破学校,广泛存在于学校、教室之外的空间,有网络覆盖的地方都可以成为正规课堂教学的场所。二是教学方式多样化。线上教学异军突起,成为疫情期间占主体的教学方式,疫情促进线上教学形成从内容到方式,从授课、讨论、作业到考试的全链条模式,促进了线上教学方式的成熟。三是教育主体多元化。疫情证明,家庭必须而且可以成为正规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主体,家长可以成为正规教育体系中的教育者,社会也因为吸纳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可以成为正规教育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四是教育过程双重化。疫情告诉我们,在教育中,要重视教,更要重视育;要重视教师课堂讲授,更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要重视学,更要重视习;要重视教师主导作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五是育人目标全面化。疫情告诉我们,育人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人格教育,教育的内涵不仅在德育、智育,也在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育人的重点在知识传授,但更在吸取并运用知识、认识并实践生活、发现并拓展生命价值。育人的目标是参与社会生活,但更在于确定在未来不确定性社会中的价值观、自我认知和领先主导。六是教育内容未来化。教育日益依靠计算机、互联网、人工智能,但它们呈现的不确定性可能扭曲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认知模式和知识体系,必须根据培养未来信息社会合格社会主体的要求,确定教育内容与方式,确保今天的受教育者获得应对未来信息社会应有的知识、技能和品质。七是教育评价过程化。抗疫期间教育赋予我们的重大启示之一,就是教与学,办学与育人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动态地记录和评价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办学行为,破“五唯”,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是应对后疫情时代变革的必由之路。八是教育对象全民化。中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疫情期间大多数家长也在与孩子一起上课学习,中国正在走向全民学习型社会,教育对象已经前所未有地全民化,疫情加快了中国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进程。九是教育环节终身化。疫情对诸多传统行业造成冲击,革新了人们对诸多传统职业的认知,也催生了诸多新兴职业,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必然,学校教育不仅要提升学生终身学习意识与能力,也要为社会大众提供终身教育服务,慕课体系与网络的结合也为这种终身化教育创造了可能。十是学校社区融合化。疫情告诉我们,学校就是社区,社区就是学校。疫情期间,一些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和医疗资源优势,投身医疗科技、心理援助、决策咨询。一些高校提供办学空间建设方舱医院和隔离留观病区。反过来,社区帮助高校落实隔离、环境消毒、社工服务,学校与社区前所未有地深度融合。
这些大趋势告诉我们,教育不能,也不可能回到从前,教育必须顺应这些趋势,全面推进和深化疫后变革。推进疫后教育变革,应该把握5个方向。一是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接班人、建设者和时代新人的内涵和要求,确定建设者、接班人、时代新人的核心素养,构建全面系统的立德树人体系。二是全面推进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切实改变“五唯”导向,实现教育“指挥棒”的变革。三是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创新,推进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堂组织、社会实践等教育全环节的变革。四是切实构建党委政府、社会社区、学校、家庭、学生教育发展共同体。五是推进教育治理创新,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主动作为,推动变革,教育才能顺势而为、因势而变,实现真正的教育革命。主动作为,推动变革,才能利用教育评价改革契机,构建与中国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主动作为,推动变革,我们才能抓住机遇,在新一轮世界教育变革中抢占制高点。